全国服务热线:18620492547   18680535060   18680234060
    

战狼网络

关于代理商模板

超值服务提供卓越产品

   
  
  
新闻公告 News
   
革新校园管理体制,提高校园教学质量,看智慧校园科技启航
来源:战狼网络 | 作者:zwolftech | 发布时间: 2018-11-12 | 78 | 分享到:

革新校园管理体制,提高校园教学质量,看智慧校园科技启航

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,学校建设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,智慧校园建设成为学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。智慧校园的建设使学校管理走向多元化、智能化,用现代智能化的技术和工具促进学校管理方式的改革,为学校师生提供更好的教学生活质量。
 
那么,到底什么是智慧校园呢?智慧校园指的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、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,这个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,将教学、科研、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。目前全国范围内都开始进行“智慧校园”的建设,促进了传统智慧校园概念的发展。其主要在物联网环境下生存,可以使用网络技术、通信技术、传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实现学校学习、科学研究、管理服务等众多信息的结合、互联和集成,是一种深入挖掘数据的方式,可以给人们提供全面、智能和有效的管理和服务,给服务过程提供了较强的技术支持。
 
近几年,由于各种新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,学校信息化有许多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。智慧校园便应运而生。总体来说,信息化背景下的智慧校园具有以下 5 点特征:
 
1、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网络是信息化时代的前提和基础。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,要更加注重网络联系和互动,智慧校园要求网络信息传递的及时性,只有随时随地接收到网络数据,不受空间地区的限制,才能实现智慧校园的建设。目前,智慧校园利用现代电子通信技术使校园生活便捷化、虚拟化。
 
1、知识和信息可以及时共享信息化时代,互联网是传播信息最方便、最快捷的途径。对于传承文化、传播知识的学校来说,合理充分地利用互联网科技,便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。智慧校园的知识管理系统能够对师生的知识和信息进行统筹分类、归纳总结;师生通过学校的知识管理系统,对自己所需知识或者信息进行查找,从而在学校内部就完成了知识和信息的共享,形成学校知识内部循环。
3、智能终端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终端技术普遍应用于生活中,已经成为学校师生的随身装备。各种现代化智能技术的应用,使得信息的获取具有及时性、时事性。人与人、人与物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化,使师生全面了解感知校园的环境,及时获取周边人的活动状态,在完成智慧校园的现实基础前提下,促进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,营造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。
4、团队协作便利诸多智慧学校科学地应用了团队协作的思想。人是群居动物,一个人能力再强也不能没有他人的帮助。智慧校园在统一信息、知识共享和协助工作等方法的支持下,及时为师生提供多样的、统一集成性的共享协助服务。学生与老师之间、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利用信息化网络技术,随时随地进行交流探讨,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,加强学生之间合作协作能力。
5、与校园外部环境接轨智慧校园的建设理念和地球村的理念相通。现阶段,学校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单纯培养社会人才的地方,而是应该与社会接轨,与世界相通。智慧校园应该与外部环境建立紧密联系,及时获取外部信息,通过了解社会现状,对学校的教学工作做出相应调整,改善人才培养方式,以适应社会需求。事实上,教学和科研只有与世界接轨,教育事业才能更好的发展。
基于以上特征,所以,构建“智慧校园”可以满足教学、管理、科研、生活及相关服务的要求,给学生营造了开放性和协同作业环境,给学校各类人员提供了个性化服务,促进了学校教学、科研及管理的智慧化发展,对学校的长期建设和发展具有很大作用。智慧的环境主要以物联网发展为主,实现了学校、科研、管理及校园一体化经营,创造了新型的智能化发展环境。
智慧校园和数字化校园又有何区别呢?美国前后两次提出的智慧地球与数字地球两个概念中,虽然只差两个字,但其反映信息技术的内涵相差甚远。“数字地球”的“数字”是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全球性的信息交流,核心内容是“数字化”,交流的对象是人。而“智慧地球”是通过全球的物联网实现信息交流,核心内容是“智能化”,交流的对象已经不仅仅是人,更多的是“物”。“智能化”是信息技术经过“数字化”充分地发展,产生了质的变化而形成的,因此“智慧”与“数字”有质的区别。
同样,智慧校园与数字校园也存在上述的差别。然而,智慧校园与数字校园也是密不可分的。数字校园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,互联网是物联网的基础,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,没有互联网的基础,物联网无从产生,因此智慧校园是建立在数字校园基础上的,都是致力于解决校园信息化问题的。
智慧校园的建设是学校管理体制的革新,提高了学校各项事务的办事效率,实现了数据与资源的共享,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,营造了融洽的校园环境。同时,它极大地丰富了师生校园生活,为学校师生提供更舒适的校园环境。此外,它提高了学校教学质量,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。